区域集中供冷

在一个特定区域内设置集中的制冷站制备空调冷水,通过市政输送管道向该区域内各建筑物提供冷量的系统。区域供冷系统是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与集中供热、自来水、城市燃气、电力一样是一项公用事业。



区域集中供冷核心技术



冰蓄冷

夜间利用电制冷机制冰存储在蓄冰池,白天进行融冰,将冷量提供给客户,实现电力的移峰填谷;冰蓄冷可提供低温冷水,实现大温差供冷,增加客户端的空调形式,提升空调品质;同时可增加空调冷源形式,提升空调系统的安全性能

再生水利用

冷站采用南山污水厂的再生水作为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源,在满足区域集中供冷系统可靠高效运行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余热利用

利用发电厂的高温余热作为动力代替传统的电力,提高一次动力的利用效率,实现动力的阶梯利用。

海水冷却技术

利用海水对制冷系统进行冷却,避免冷却塔的使用,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噪音排放,改善城市环境。

BIM技术

区域供冷冷站和管网建设,利用BIM软件建立冷站三维模型,直观反映出冷站设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通过碰撞检测、优化设备管线安装,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同时,充分利用冷站和管网建设阶段的BIM信息集成,充分发挥其数据信息的价值,拓展BIM在冷站和管网运营阶段的应用,如三维模型真实场景漫游展示、设备设施维护管理、能效管理等。

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区域供冷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各类监测仪表实时监控系统中各项关键参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使用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智能化自动控制,使区域集中供冷系统通过积累和分析历年的运行经验数据,预测到用户的用冷需求,自动生成和优化运行策略,实现需求与生产、输送的精确匹配,提高系统的运行能效。

超静音技术

冷却塔源头采用国际先进的超静音横流塔,进一步提升配置,采用量身定制的大叶片、低转速、大风量的全进口超静音风扇,标准点噪音仅53DB(A),远低于常规冷却塔。

冷却塔末端采用性能优越的消声降噪装置,针对厂界和声环境敏感点,噪音排放严格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双达标”要求。



区域集中供冷优势


1. 减少建设初投资


减少设备装机容量:当通过整合区域集中供冷系统范围内的多个建筑物的供冷需求,总的制冷设备及相关供配电设备的安装容量会低于各建筑物单独安装制冷设备的总和,极大的优化区域动力规划;


降低用户建筑成本:用户建筑只需建造用户换热间,节省制冷机房及相关变配电房、冷却塔布置的空间。一般估计,区域供冷系统相较于传统的空调机组,平均可节省75%的机房空间。


2. 提高空调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区域供冷站集中管理制冷剂,降低用户内制冷剂泄漏的风险。集中安置冷却塔,避免用户建筑设置分散冷却塔导致的微生物污染、引起火灾等问题。集约化建设方式,可以充分提高制冷设备在容量、数量上的安全性及系统内设备之间的备用性。


3. 提高动力利用率


集中选用更高效环保的大型设备、先进的节能控制技术及调节方法,有效避免不同建筑单体采用中小型空调设备带来的利用效率低下、质量参差不齐的缺陷。


日本30多年区域供冷运营的实践经验显示,区域集中供冷系统比各单体建筑单独配置中央空调节能约12.2%


4. 减少运营管理费用


通过合理的动力规划、提高动力利用效率及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降低运营费用。设备效率提高、数量减少降低日常管理和维修费用,自动化、现代化的控制调节,有助于打造精、专、少的管理队伍。用户无需维护供冷设施的同时,可以得到24小时的一站式服务和技术支持。


5、提升电力资源利用率


20KV电压供电,供电半径和供电范围大大增加,线路供电能力成倍提高,有效减少变电站和线路布点密度,节能降耗效益可观,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电力资源利用率。


6. 美化城市环境


集中设置冷却塔,优化城市规划,增加美化空间。用户建筑内没有冷水机组、冷却塔等主要制冷设备引起的噪音困扰及空气污染、局部热岛效应等。动力利用率的提高,减少导致全球暖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碳排放。


7. 提高生活质量


采用区域集中供冷系统后,空调用户可以得到更加安全、可靠、稳定、优质的冷源。楼宇物业管理人员将从管理、维修、保养等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区域集中供冷发展